
在北京亦庄南海家园,最近有两套房的命运截然相反。一套 90 平米的两居室广西股票配资一览表,挂出去 3 天就成交了;另一套面积差不多的,挂了 3 个月还没人接手。都是一个小区的房子,差距咋就这么大呢?其实啊,这背后藏着的是当下楼市里,卖房人和买房人之间一场实实在在的较量。

先说说那套 3 天就成交的房子。它在南海家园二里,是个一层的两居,6 月 15 号挂到上,报价 265 万。你猜怎么着?挂牌当天就有 28 组人预约看房,第二天实际来了 12 组,到第三天就有人加价 5 万想买。最后 260 万成交,算下来单价差不多 2.89 万 / 平。
为啥这么抢手?看看价格就知道了。当时同小区里,和它差不多的 12 套两居室,均价得 285 万,这套房的报价低了 7%。经手中介跟新京报记者说,这业主挺果断,不像有的业主,今天降 2 万,明天降 3 万,磨磨蹭蹭好几个月,到最后就算降价,人家也觉得你这房子可能有啥问题,反而没人敢买了。
不过这事儿也引来了不少议论。有业主在业主群里说,这是故意低价搅和市场,还去中介那儿投诉。但北京市住建委 7 月份开的通气会里说得明白,只要成交价不低于评估价的 85%,而且没搞阴阳合同,那就是正常的市场交易。

再看那套 3 个月没动静的房子。在南海家园四里,89 平米的两居,5 月挂出来的时候报 290 万,到 7 月降到 285 万,这期间就 5 组人来看过房。业主挺委屈,跟《北京青年报》记者说,自己装修花了 20 万,比小区里的毛坯房贵 10 万很正常。可市场不这么看,同一小区 5、6 月份成交的 3 套同款装修房,均价也就 268 万,溢价根本没那么多。
还有南海家园三里的一套三居室更典型。业主 2024 年刚全新装修完,一口价 380 万,比同户型的成交均价高了 8.6%。从 4 月挂到 7 月,安居客上显示就 3 个人咨询过。中原地产的张大伟在专栏里说得挺实在,二手房市场里,装修溢价其实没啥用,90% 的购房者宁愿买毛坯自己装,也不想为别人的装修风格买单。
其实亦庄这地方,楼市情况挺特别的。一方面,今年上半年亦庄的 GDP 同比涨了 6.8%,小米汽车二期、京东方新生产线这些项目一落地,带来了 2.3 万个工作岗位。这就让不少业主觉得,房价早晚得涨回去,总拿 2023 年的最高价说事儿,那会儿南海家园的两居室最高卖到 430 万呢。

可另一方面,现实摆在那儿。链家的数据显示,2025 年亦庄的二手房挂牌量有 1.2 万套,是 2023 年的 1.8 倍。我爱我家的研究院在报告里说,房子供大于求的时候,以前的高价根本不算数。
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影响。今年 5 月,北京出了个 “二手房参考价动态调整机制”,南海家园这一片的参考价降了 5%。这意味着啥?银行放贷就按这个参考价来。打个比方,业主想卖 300 万,银行只认 285 万,那购房者就得多掏 15 万首付,谁愿意啊?一位按揭专员跟《财经》杂志记者吐槽,这高价房根本不好卖。
那问题来了,楼市不好的时候,业主到底是该扛着不降价,还是干脆点降价止损呢?
经济学家马光远觉得,亦庄的产业在全国都数得着,现在降价就是让别人捡便宜。可社科院的倪鹏飞研究员不这么看,他在《中国房地产报》的采访里说,北京二手房库存都 15 万套了,比 2017 年还多,不降价的房子可能就一直卖不出去了。

看看南海家园的实际情况,今年上半年成交的 86 套房子里,报价比同户型均价低 5% 以上的,平均 18 天就卖出去了;而报价高 5% 以上的,平均得等 112 天。
所以啊,要是你在南海家园有套房,挂了 3 个月没卖出去,你会咋选?是一步到位降 10 万,还是再等等看?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,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,你说呢?
#民生聚光灯#
作者声明:作品含AI生成内容
天元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